《我是什么》教学设计
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,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。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 《我是什么》教学设计 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《我是什么》教学设计 1学习目标:
1、能按笔顺规则,在田字格中正确、端正、整洁地书写灾、害、黑、器4个生字。并通过观察与书写,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;同时在老师的提醒下,自觉纠正不当的写字姿势,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。
2、借助图片、动作演示、等不同方式朗读课文,读出水的神奇。
3、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,知道云、雨、雹子、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。
学习重点:
生字、朗读课文。
学习难点:
知道云、雨、雹子、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。
学习准备:
字卡、多媒体课件。
学习过程:
(一)、巧设悬念,初步感知。
1、由师生互相介绍自己,我们帮他猜猜好吗”?2、教师范读课文,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,猜出谜底就是“水”。
(二)、通读全文,整体感知。
1.自由读课文,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。
2.你喜欢这篇课文吗?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。
3.全班交流,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、新词。
(三)、师生合作,小组研读全文。
1.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的小组同学提问。但是,你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,而且,这个答案必须在书上。
2.学生自由读课文,准备问题。
3.小组交流问题。
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,仔细地读每一句话,精心地设计问题。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,合作交流,集思广益,完善问题,进一步达到生生互动。
4.学生一问一答,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。
教师通过本课的三种教法,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。如:利用直观演示法理解关联词“一……就……”;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区别“落下来、打下来、飘下来”,理解“暴躁”等词语;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,学会用“温和”说话。并将鼓励欣赏法贯穿始终,如:你听得真仔细;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。
5.梳理全文,完善板书。
6.学到这里,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?学生自由提问。
(四)、扩展练习。
出示三项作业,学生任选其一。
1.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?举例子说说,再写下来。
2.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。
3.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,不做坏事。你还有别的办法吗?
学生在学习上是有所差异的,此选择性作业涉及到“说”、“写”、“收集”三方面,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。
《我是什么》教学设计 2一、教学目标
知识与能力:
1.正确读出十一个认读字和四个会写字“冲、池、浮、黑”。
2.指导学生准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。
3.通过了解水的变化,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,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。
过程与方法:
1.小组合作探究,班级读、评、讲、议。
2.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,体会课文用词的精妙。
3.情境创设与课文解读结合,课文解读与生活实际结合。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通过学习课文,渗透热爱大自然的教育,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大自然的兴趣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教学重点:
1.掌握十一个认读字和四个会写字“冲、池、浮、黑”。
2.整体感知课文内容,了解大自然的奇妙。
教学难点:
通过阅读课文,理解水的变化。体会用词的精妙,进行字、词、句、段的积累。
三、教学策略
本课根据儿童观察生活、感知生活的特点,主要采用激趣法、创设情境法、朗读法、赏读评议等教学方法,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,激发学生的兴趣,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。
1.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方面,力求做到少讲多读,引导学生明白不同语句用不同语气朗读,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。
2.在识字方法上,力求做到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。突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式方法,通过生生、师生之间的交流,使学生掌握学法。
3.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,激发学生多向思维,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,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。
四、教学过程
(一)谜语导入
1.今天,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条谜语,你能猜出谜底吗?
忽然不见忽然有,像虎像龙又像狗,太阳出来它不怕,大风一吹它就走。(云)
线儿有粗又有细,上接天来下接地,落在水里无踪影,庄稼见了笑嘻嘻。(雨)
白色花,无人栽,一夜北风遍地开,无根无枝又无叶,此花源自天上来。(雪花)
我是一颗小硬球,握在手里冷冰冰,有大有小从天降,动物庄稼都害怕。(雹子)
2.师:你们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!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一个谜语。这个大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呢?
3.师:自己先来读一读,遇到不会的字看看书下的拼音,多读几遍。自己读,开始吧。
4.师:这个大谜底是什么?(水)
【设计意图】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,体会本课的整体基调:生动、有趣、活泼,从而激发孩子们的求知兴趣。
(二)识字探究
1.标出自然段的序号。全文一共几个自然段?请五位同学读一读,把每一个字读准确,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。
【设计意图】明确读文要求,增强孩子们的自主性,养成一个良好的朗读习惯。
2.水娃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?请看大屏幕。看拼音读字。
3.怎么记住这些字呢?
(1)这里有四个字都带有“三点水”旁,找到相同与不同处。(浮、灌、溉、淹)
(2)这里还有一组词语呢?读一读。(暴躁)
编顺口溜:伸手会做操,有水能洗澡,遇火就干燥,着急暴躁就跺脚。
(3)师:偏旁部首表意思,有时候一个字的部首往往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字。
(4)还可以怎么记其余的字?两人互相说说。请小老师来上台,全班交流。
4.去掉拼音,开火车读一读词语。(重点指导:稼,轻声;灾,平舌)
【设计意图】进行集中识字归类,让学生知道有的偏旁部首帮助我们了解字所表达的意思;有的读音相似,部分字形相同,但部首不同, ……此处隐藏18724个字……猜他是什么激发学生好奇心,主动学习的愿望;继而提出从哪儿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去自学探究、合作探究,教师也参与其中,并在这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对话,起到组织者、指导者的作用。
第三,重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精彩的词句。起到了语文课丰富学生语言,感受汉语语言美的作用。如:对打、落、飘三个动词让学生用动作体会,联系生活经验体会用词之准确。又如:对文中几个拟人句用课件帮助学生领会。
第四,针对二年级儿童的特点,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手段,保持学生学习兴趣,帮助理解语言。如:海洋的录相使学生如亲眼看到海浪怎样汹涌地翻滚,亲耳听到海浪撞击的声响从而领悟在海洋里跳舞、唱歌这个拟人句。又如:把水变成汽升上天空变成云的过程,作成示意图的课件,使学生能观察到这个变化。再如:板书设计把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用示意图展示出来,使学生一目了然。
第五,在指导书写上,保持了张老师一贯细致认真的风格。指导到位,所以她教的学生绝大多数达到了课标写字的要求。
以上几点希望对大家研讨低段的阅读教学有所启示。
《我是什么》教学设计 14教学目标:
1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水是会变的,知道雨、雪、冰雹是水变成的,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界的因果关系。
2、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。
3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重点难点:
引导学生懂得“我”是指水,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。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
教学过程:
一、猜谜语引入
1、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?
(1)忽然不见忽然有,像虎像龙又像狗。太阳出来它不怕,大风一吹它就走。(云)
(2)线儿又粗又有细,上接天来下接地。落在水里无踪影,庄稼见了笑嘻嘻。(雨)
(3)白色花无人栽,无根无枝又无叶。一夜北风遍地开,此花源自天上来。(雪花)
(4)大小珍珠光又亮,霹雳啪啦从天降。小孩捡起捧在手,慢慢变成水一汪。(冰雹)
2、师:小朋友猜谜语的本领可真高,今天,老师还请。来一位小魔术师,它就藏在我们要学的课文里,(师指课题问:瞧!我是什么呢?),相信会读书的孩子一定能找到答案。
二、 动画激趣,整体感知。
1、 激趣谈话:“我是什么?”这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到底是谁呢?大家想不想了解它,让我们一起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!
2、 课件播放课文朗读,同时出现一些相关画面。要求学生思考:我是什么?
3、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我是什么,并说说自己的理由。
4、 指名汇报。(我是水)
三、 启发学生思维。
1、 谈话:通过学习,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,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?水除了变化以外,还有什么特点呀?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,把这些问题材弄懂呢?
2、 学生讨论,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3、 交流方法。(学生可能会提出“小组读书,边读边记”、“故事表演“、”绘画表现“等方法。)
四、 进行探究学习。
1、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,进行合作学习。老师及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,因材施教,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,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,以确保学习质量。
2、 展示: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(小组学习)汇报学习情况。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问题。
(1) 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。(利用课件中“情境”这部分中的“水变化”“云变化”“下雨”“下冰雹”动画以及“练习”这部分中的“说说”“画画”“填空”帮助理解,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。)
(2) 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。(利用课件中“情境”这部分中的“水状态”中的三张动画图片以及课件里“练习”这部分中的“演演”帮助理解。)
(以上两点的教学应当充分相信学生,并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,练习感情朗读读课文,教师相机指导。如: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“落、打、飘”;用愉快、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、可爱……)
(3) 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。(利用课件中情境中的“好与坏”中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以及课件中练习中的“找找”理解词语‘温和’和‘暴躁’)
五、 拓展延伸,进一步了解水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。
1、 谈话: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呢?
2、 学生把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四人小组交流。
3、 展示。
4、 四人小组讨论:水给人们带来灾害与人类破坏环境有关系吗?举例说说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,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它光做好事,不做坏事吗?
5、 指名说说自己的好办法,评议,评出“治水妙计”“治水专家”。
六、 布置作业
任选两道你喜欢的题目做一做
1、 做一个“节水小卫士”。
2、 找一找你在生活中看到水在变的例子,并写下来。
3、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板书设计:
19、我是什么
水
汽 云 雨 雹 雪
《我是什么》教学设计 15教学目标:
1、自主认读本课15个生字,能够联系已有积累将生字组成词语读。
2、借助拼音自读课文,要求做到正确、流利。
3、概说课文:“我”是什么,我会变成些什么。
4、指导写字。
教学过程:
板块一:导入
1、板题,读题。
2、用一句话回答课题所提问题。
板块二:初读课文
1、自由读课文。
2、认读生字:
(1)自由读,指名当小老师读。
(2)去掉拼音读。
(3)组成词语读。
(4)读短句。
3、朗读课文
(1)自由读,标出节号。
(2)比赛读。
4、概述:
“我”是什么?我会变成些什么?用一句话说说,并在文中画出我能变成的事物名称。
板块三:指导写字。
2、《我是什么》第二课时
教学目标:
读:
1、通过表演读,抓住表示动作的关键词语,想象“我”变成“汽、云、雨、冰雹、雪花”的过程。
品说:
2、在具体语境中品读“落、打、飘”三个动词表情达意差别。并再用它们各说一句话。
教学过程:
任务一:读说
1、请一位同学做小老师,领读生字。
2、说说“我”是谁,能够变成什么。
任务二:表演读
1、自由读,说说“我”变成什么最有趣?
2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,表演读,读出“变”的过程。
任务三:品说
1、读课后习题二中三句话,体会“落、打、飘”三个动词的表情达意一同。
2、表演读。
3、选择一个动词说一句话。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