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推荐】春节是作文合集9篇
在日常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,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,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。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是作文9篇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春节是作文 篇1随着一阵轻脆的爆竹声,春节――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,再一次悄然而至,这是我们一年当中最隆重、最喜庆、最热闹的节日。
每个地方,每个民族,关于春节的传统习俗都有着各自的特色,对我们东北来说,春节这个名词远不如“过年”这两个字更亲切、更热闹。在我的家乡,“过年”更是别具一番风格。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,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故事。在这期间大家都忙里忙外,紧张忙碌的生活,无不透露着节日的喜庆。下面,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“过年”。
腊月二十三这天,俗称“小年”,被视为过年的开端。这一天,家家户户都早早地起来,扫房擦窗,清洗衣物,刷洗锅瓢,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,把屋子收拾得透透亮亮,准备迎接新年。
从腊月二十四开始,还要杀年猪、蒸馒头、撒年糕……准备很多、很好吃的食物,为过大年做好准备。
除夕就意味着“年”的到来,也是最值得我们期待的一个时刻。因为在这一天,外地的人们都会回到家里,与家人们团聚,我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美味佳肴,诉说着离别时的奇闻乐事,欣赏着电视里精彩的联欢晚会,享受着大团圆的温暖和节日的快乐。吃完年夜饭,我们就到外面观看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,互相道一声恭喜发财的祝福。走在每一条大街小巷,你都会真切地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。听,远处那一阵一阵激烈的爆竹声;看,那高空绽放五花八门、千姿百态的烟花,这是人们在用各自的方式迎接新一年的到来!
大年初一的早晨,我们还要吃一顿饺子,这是千百年来留下来的传统习惯。在这一天,人们不许杀生。早上,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,晚辈给长辈拜年,长辈给压岁钱。
从初二开始,大家都要带上一些礼品,到亲戚朋友家里去串门拜年,表达心意,送上祝福。同样,亲戚朋友来作客的时候,都要准备一桌美味佳肴。当然,无论是我们去作客,还是亲戚朋友来作客,小孩子肯定赚足了便宜,因为他们能得到大人们的压岁钱和各种好吃的东西,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!
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我们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,春节从这天开始接近了尾声。汤圆早早地摆上了货架,闹花灯、猜灯谜、吃汤圆,家家户户团团圆圆、和和美美,也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。
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,平凡却带着很多美好!
春节是作文 篇2随着日历的不断翻阅,新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。新年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,甚至连空气也弥漫着喜庆的气息。因为新年的临近,把亲人间的距离在逐渐的拉近,把思乡的念头变得渴望,把团圆的期盼变成现实!在渴望的同时,也给人们带来了烦恼:烦恼归乡的车票,烦恼没完没了的应酬,烦恼节日前的忙碌......
从腊月初八吃了腊八粥开始空气中已经有了年的味道了“吃过腊八饭,就把年来办”。腊月二十三是“祭灶”,记得小时候每到这一天母亲总会念叨一句:灶老爷上天言好事,老百姓下界保平安!过了二十三,离新年只剩下六、七天了,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和紧张。彼此见面也是笑着询问:过年的东西准备好了没有?此时每家每户开始彻底打扫卫生、擦洗窗户、拆洗被褥。亲朋好友开始互通有无互送礼品。而一些单位的“攻关”活动也从新年悄然开始。家庭主妇们开始大量采购过年的物品了。所有的商业网点开始延长营业时间。一副红红火火过大年的阵势即将拉开,此时天空中若能飘落一些雪花,那过年的气息就更浓了。
过年的重点是在除夕。除夕是团圆之夜,中国人难解一个团圆心结,即使人在天涯,也要在除夕之夜赶回家中吃年夜饭。除夕夜的家是一个格外温馨甜蜜的空间,全家人团坐桌前,开始了“团年”、“守岁”的进程。“故乡今夜思千里,霜鬓明朝又一年。”我有很多年没有和父母亲一起过年了。现在回忆起来在除夕陪母亲做饭也是一种幸福。清早在香气中醒来,就急忙帮母亲准备菜,一边忙碌,一边例行听母亲解释什么“四喜圆子”、什么“年年有余(鱼)”、什么“大吉(鸡)大利”、什么是“甜甜蜜蜜”等等。多年的除夕菜单也都没有大的变化。在我们老家过年上面的几道菜是必备的,即使在酒店吃年夜饭,这几样菜也必须上桌。
记忆中,除夕总是与吃联系在一起的。小时侯到了腊月母亲就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了,把平时舍不得吃的如香肠、板鸭、鱼肉之类的东西,一样一样的腌制好凉干到了除夕这一天才做出来,那久违的香喷喷的味道扑鼻而来让我直流口水,我会主动积极的给母亲打下手,为的只是可以偷偷的先尝一点。往往等到吃年夜饭的时候,我已经“尝”饱了。我曾多次说过腌制品不利于身体健康,而现在自然不再为吃发愁了,可母亲还是习惯的把一些原本新鲜的东西腌制起来留到除夕,婆家是四川人腌制腊味更是喜好。我想,老人们的这种习惯怕是在短期内很难改掉吧。
每年新年贴春联是我老爸独自承担的重任。老爸文韬武略,饱读诗书,又写得一手好毛笔字,行书、魏碑很有功低,所以我们家从来没有买过春联,邻居们也经常前来“请”上几副。房门及三居室的每扇门上是必贴的,具体内容记不清了,但有一副春联自然是少不了的,就是“忠厚传家远 诗书继世长”。据说是我们包家的祖训。
新年联欢晚会是每家除夕的最后一道大餐,尽管每年都在热切盼望中开始,在不尽如人意中结束,但每年除夕的二十点我们全家会早早坐在沙发上,等待节目的开始。如今的春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,己经超越了国界。这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新年,有新年的地方就有新年的文化。此时电视连起千万家,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参与一个活动“看春晚”。
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,物质丰富、应有尽有,但提到过年,我还是怀念以前的过年,母亲为了让孩子们在新年穿上新衣服,似乎每天都在做针线有时很晚才睡。过年前几个夜晚,我们都是在缝纫机的咋咋声中睡着的。年初一我们就穿着新衣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拜年,拜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,先给父母拜个年,得到第一份压岁钱,然后兴高采烈地出门给楼上楼下的叔叔阿姨问好。其实都是老邻居了,这一天忽然客气了起来,恭恭敬敬的道着祝福,说着吉祥话。叔叔阿姨就拿出家里茶几上早已摆放好的水果、糖果、干果等塞在手上,或者新衣服的口袋里。也有两家关系比较好的,就互相给孩子们压岁钱。男人们夸夸其谈,说着新年的打算。女人们则彼此赞美着给孩子们置办的新衣服。
要说在过年里最高兴的,当然是孩子们,有调皮的男孩会偷偷用压岁钱买些鞭炮放在兜里,不时拿出啪的点响,即使是讨来大人嗔怪的眼神也是不在乎的,因为大过年的,即使有越轨的行为,大人也是不会打骂孩子的。而细心的女孩子,会暗暗算计着收到的压岁钱,心理揣摩着如何使用这笔钱。我小时候也是比较顽皮的,有时也参与男孩子的买鞭炮、放礼 ……此处隐藏2239个字……,写满爱的祝愿。
今年,我体验了一回下雪的春节!
雪不断地飘下来,像是谁的衣裳,飘落在屋檐边,积蓄体贴的温度,写满爱的祝愿。
“放鞭炮啦!”不知是谁喊了一声,顿时把人都吸引出来。门前清扫后的空地上放着一条长长的鞭炮,正如一条红色的长龙,正慵懒地趴在地上,心里却盘算着趁人不备时,忽然一飞冲天,仰天长啸。“放!”
在那漫天飞扬的尘土中,隐隐约约能看见一点红光正飞一般地奔跑。也不知那漫天尘土,究竟是燃烧而产生的烟土,还是那点红光因跑得太快而飞扬在尘土呢?“噼里啪啦,噼里啪啦……”鞭炮的声音可真大啊!尽管我们捂住耳朵,但声音仍然听起来像有人正敲着一面震耳欲聋的战鼓,像赛场上令人振奋的加油助威声,像江湖上那叫嚣的豪侠。
晚上,厨房冒出腾腾热气,刚出锅的年糕带着糯米的香味,沾满了新年的气氛。馒头、花卷上点上红红的圆点,炸鱼与熏肉的香味感染着空中的雪花,雪花似乎也成了一种美味。
屋檐上滚落的雪花,消失在金黄色的光中。四处灯火通明,整个村子像一块发亮的琥珀,照亮了野外被风吹起的雪花,照亮了踏雪归来的人脚下的路……在一片银白色里温柔了那串长长的脚印。
我们在漆黑的角落里燃气火龙一样的爆竹。宁静的夜空里,间或有色彩缤纷的烟花绽放,点燃了夜空的激情。烟花散处,如流星闪烁,照亮了树上每一根细小的树丫,保留下脸上每一丝幸福的笑容,人们已经放开了脚步,向新年进发。
清晨,阳光把树枝的影子照在斑驳的墙上,对联映红了门口的积雪,倒贴的福字里更是有说不完的年味。太阳出来了,像一张红红的铜锣,敲响新年的开始。
春节是作文 篇8“噼里啪啦——咕咚!噼里啪啦——”,随着烟花爆竹的声声炸响,一个名为春节的幕布便在千家万户的万思千盼里,在迎春腊梅的欣然笑脸里在麻雀燕子的归家小曲中被扯了下来。虽然万物皆眠,但我们仍然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,喜悦在大街小巷。
一到春节,街上的走亲访友的男女老少便都多了起来。无论是谁,在这日子里都要左拜右访,互相说一句“新年好”,而长辈们在这个时候就会给小辈们一些红包,俗称“压岁钱”。大人们说,把压岁钱放在自己的枕头下,能使我们来年健健康康,快快乐乐。这就叫“拜年”。
大年初一一大早,我便拽着父母出了家门,扭头便到了邻家的大门前,轻轻叩门,大声喊一声:“叔叔,新年快乐!”叔叔便匆匆跑了过来,打开了大门,一边不停说着谢谢,一边一手拍拍我的肩,一手塞给了我一个似乎早已包好了的红包。脸上欣喜的悦色不觉淌露了出来,抱着红包跑开了,只留下了一句轻飘飘的“谢——谢——叔——叔……”
如是几番,一轮红日默默滚上了那高楼的头顶,街上突然涌现出了一群人,也不知在看什么。我好奇心旺盛,落下了父母就向人群冲去。我仗着自己个子小,更灵活,头顶手拨脚蹬地,像泥鳅似的钻到了人群的前端。可再怎么挤人群也挤不开了,我心急如热锅蚂蚁,只得边跳边拼命用双小眼睛掠过。
一跳,一根杆子转啊摇?
再跳,一个龙头蹦啊跳?
是舞龙!
我全身都震悚起来,不管三七二十一,愣是戳破了人墙,终于一睹了舞龙的真容——那龙浑身通红,用金丝线编出了五官和身上的花纹,咋一看,真是有几分神气。前面是一个年轻而结实的大汉操纵着手中的绣球。向舞龙的后面望去,隐隐约约有长长的一条“神龙”。很快龙的身子,龙尾全部出来了。那龙头似乎总是跟着一揽子动,他们的领头每挥一次竿,后面的人便颇有灵犀地一个接一个接了上去,整个龙体仿佛在天上遨游,只是偶尔下凡来看看罢了。有好几次绣球差点儿就让龙头给咬到了,而前面的大汉却好似有意与这天上神兽玩玩,灵活交替着手里的杆子,龙不断做出新花样,他也不断做出新把式。
你看那龙忽上忽下,忽左忽右,时而飞舞,时而盘旋,花样百出,有时龙尾在上,龙头从下钻过,有时龙尾顺着龙头盘旋。当龙快咬到绣球时,鼓声便越来越快,让人感到十分紧张,当龙身舒展时,锣声又变得十分欢快,让人感到轻松。周围一阵阵的叫好声震耳欲聋。我赶紧牢牢捂紧了耳朵。他们一举,一晃,一摇,一仰,却不自觉鼓声远去,缓缓淹没在了茫茫人海之中。
我愣愣地望着早已迷失的舞龙,心中有些感慨,可耳朵却突然一疼……
天色渐晚,天空的脸色变了,变得涨红,又变得橙黄,照在大地上,着了火。我被父母拎着耳朵提回了家,被迫乖乖与父母包饺子。父母将猪肉剁碎,加入盐糖,揉匀,加入香油、葱花,搅拌均匀,饺子馅便算好了。父母拿出备好的面皮,抽出一片,从馅里挑出一些馅料塞进了面皮里,随即用两指捏紧,折上一个个褶皱,轻轻地放进了铁盘中。直到饺子在铁盘中再无落脚之地,那两双手才肯罢休。妈妈点上灶,煮了一锅滚水,不舍地看了一眼,还是用筷子慢慢用筷子让它们踏上了“成熟”的道路。不久,饺子出锅了,家里人闻到了丝丝从门缝里蹭进来的气息,都过来围成一团,蘸着陈醋细品着滋味。桌旁有双小手可等不及了,随便拣起一个,点了点醋,吹了一口,就囫囵吞了下去,结果落得个猪八戒吃人参果,只残剩了一丝陈醋的余酸,饺子的回暖……
是啊,我的春节就像这饺子,它暖;我的童年也像这饺子,它酸。囫囵吞下或无味,但你若细品,须细细的品,那便自然,是暖不是酸啊!
又是一年春节,我还是坐在那张桌子旁,却不见了那迫不及待的小手,不见了那吃“人参果”的“猪八戒”,只有“我”凝视着面前的一碗饺子汤,心中猛地冒出了一句“春风送暖忆童年”。
春节是作文 篇9春节,一提起春节大家的耳朵里仿佛有爆竹的声响,眼前仿佛出现了美丽的烟花。
大年三十的时候应该在家里看春节晚会,吃年夜饭,到十二点开始放爆竹、烟花等传统习俗。而我大年三十和初一却在火车上过,初二早上才能到达目的地。
火车上过年是一次特殊的经历,因为从没有在火车上过过年。在火车上过年和平常差不多。火车上不能放爆竹和烟花我倒不遗憾,可晚上在路上也不能看到烟花,让我感到遗憾。之所以晚上不能看到烟花是因为我们晚上经过的地方是无人区。晚上真的是很无聊。
大年三十早上十点钟火车从拉萨出发,当时海拔是3685米,一路上太阳很明媚,在阳光的照射下风景显的更漂亮了。下午三点的时候到了那曲,那里海拔是4459米。那曲到布强格之间要经过唐古拉,到唐古拉的时候是下午三点,唐古拉的海拔是5016米,唐古拉的海拔是火车要经过的地方海拔最高的一个。从唐古拉开始海拔就越来越低了。下午七点的时候到布强格了,海拔是4815米。晚上十二点的时候到格尔木了,那里的海拔是2829米。那时天已经很黑了从窗户往外看去黑呼呼的,什么也看不到。初一早上一阵广播把我吵醒了,抬头一看到西宁了,2156米的海拔是西宁的海拔。西宁这个地方不算富。西宁过了到了兰州,是中午一点的时候到的,兰州的海拔是1435米。八点半的时候到了西安,西安的海拔是250米。夜幕降临了,但是城市里有灯火,所以不会像昨天晚上一样无聊。西安过了会到郑州,但到郑州的时候我正在梦乡中,因为到郑州的时候是凌晨三点。
我从梦乡中醒来了,上午十一点的时候上海终于到了。
这次在火车上过年真是很特殊呀!
文档为doc格式